今年江苏新高考多少分可以考上青海民族大学?全省排名在多少位次?以下为高考志愿AI填报系统提供的:青海民族大学历年在江苏招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供2024年考生志愿填报参考!
一、2024年江苏考生多少分能上青海民族大学
依据青海民族大学2023年在江苏的招生录取数据分析:
1、2024年江苏考生(物理类)高考分数预估要得464-510分左右才能上青海民族大学,或者位次排在161010-117453名左右被青海民族大学录取的概率才算是比较大。
2、2024年江苏考生(历史类)高考分数预估要得512分左右才能上青海民族大学,或者位次排在34879名左右被青海民族大学录取的概率才算是比较大。
附1:【物理类】青海民族大学在江苏历年录取分数线(2021-2023)
年份 | 院校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青海民族大学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510 / 117453 | 448 |
2023 | 青海民族大学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506 / 121516 | 448 |
2023 | 青海民族大学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502 / 125541 | 448 |
2023 | 青海民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464 / 161010 | 448 |
2022 | 青海民族大学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485 / 122007 | 429 |
2022 | 青海民族大学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483 / 123895 | 429 |
2022 | 青海民族大学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482 / 124813 | 429 |
2022 | 青海民族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449 / 151708 | 429 |
2021 | 青海民族大学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471 / 114984 | 417 |
2021 | 青海民族大学 | 江苏(物理类) | 本科批 | 465 / 120395 | 417 |
附2:【历史类】青海民族大学在江苏历年录取分数线(2021-2023)
年份 | 院校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2023 | 青海民族大学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批 | 512 / 34879 | 474 |
2022 | 青海民族大学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批 | 498 / 38505 | 471 |
2021 | 青海民族大学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批 | 511 / 34488 | 476 |
2021 | 青海民族大学 | 江苏(历史类) | 本科批 | 508 / 36213 | 476 |
注:每年高校的录取分数线都会根据考生的成绩和招生计划有所变化,以上预估分数线只是作为高考志愿填报参考,2024年江苏高考实际要多少分才能进青海民族大学,待录取结束后,以官方权威发布的信息为准。
二、青海民族大学简介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在毛泽东、彭德怀、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自批示下办起来的,是共和国成立的第一所民族院校,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也是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学校从1982年开始留学生教育,是青海开展留学生教育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校,也是省内唯一举办孔子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的高校。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天津大学联合招收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博士研究生特需人才。2018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肩负党的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有效汇聚了李文实、芈一之、胡安良、祁顺来、毛继祖、贾晞儒、吴启勋、马成俊、林鹏程等一批知名学者,极大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学校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学校现有1210名教职工,专任教师763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43名、副高级职称26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625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领军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名、全国优秀教师5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名、青海省高端人才千人计划杰出人才1名、青海学者1名、全省“最美教师”1名、全省“最美高校辅导员”1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