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师范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各专业排名情况怎样
咸阳师范学院王牌专业有哪些、各专业排名情况怎样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咸阳师范学院王牌专业名单以及根据本校学长学姐推荐人数多少整理出的比较好的专业排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咸阳师范学院王牌专业名单
省级名牌专业(1个):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化学、物理学、旅游管理、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
陕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省级优势学科(1个):中国史(历史地理学)
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历史地理学
2、咸阳师范学院专业排名(按推荐人数排名)
1 | 汉语言文学 | 4.4(134人) |
2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3(107人) |
3 | 学前教育 | 4.4(104人) |
4 | 英语 | 3.9(96人) |
5 | 化学 | 4.4(89人) |
6 | 应用化学 | 4.3(89人) |
7 | 体育教育 | 4.5(63人) |
8 | 音乐学 | 4.4(61人) |
9 | 思想政治教育 | 3.8(55人) |
10 | 美术学 | 4.5(52人) |
3、咸阳师范学院专业排名(按推荐指数排名)
1 |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 5.0(6人) |
2 | 舞蹈学 | 4.8(33人) |
3 | 应用心理学 | 4.8(12人) |
4 | 地理科学 | 4.7(33人) |
5 | 书法学 | 4.7(10人) |
6 | 历史学 | 4.6(44人) |
7 | 软件工程 | 4.6(37人) |
8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4.6(29人) |
9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6(14人) |
10 | 体育教育 | 4.5(63人) |
咸阳师范学院专科有哪些专业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本科师范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市北郊的文林路上。
学校创建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同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命名为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主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及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2001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咸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咸阳师范学院。
学院占地4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设有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资源环境与城市科学系、土木工程系、外语、政法、计算机科学、体育、艺术、教育科学等14个系部及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成人教育学院,45个本、专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00余人,教授、副教授140余人,博士、硕士110余人;有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人,成人教育在册学员6000人。
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目的”的办学指导思想,把建设“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学院的定位。在二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以“厚德、博学”为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笃学、修德育人”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励志进取”的良好学风。
学院始终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不断加大教学投入,突出师范特色,积极探索“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爱国主义教育学、秦文化与隋唐文化、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西文学比较、数值分析、小波与图象处理、微分流行理论、离散介质电波的传播与反射、光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
学院教师近年来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907篇,其中有305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以及《SCI》、《EI》等权威期刊转载。出版专著237部,出版各类教材196部。获省部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26项。学院现有省级科研机构4个,校级科研机构14个。《咸阳师范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0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期刊。
学院有数量足够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有物理、化学、地理、计算机、电化教育、体操、琴房、画室、文物陈列室等30个基础专业实验室。学院图书馆藏书48万册,中外文期刊1250种。建有固定教育实习基地100多个,野外专业教学实习基地14个。
学院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先后与日本京都文教短期大学、加拿大麦荻森·海特学院、美国托莱多大学、法国勒芒大学建立了国际校际友好关系,并聘请勒芒大学校长为我院客座教授;与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体育学院等院校联合建立了硕士培训点。
学院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咸阳市“市级文明单位”、陕西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建校二十多年来,学院共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和管理干部2万余名,许多已相继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一部分已成为地方基础教育的骨干。近年来,学院始终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