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封建经济发展,地主阶级中士、庶力量对比变化的反映。科举考试这种制度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后半段的政治运作和教育模式都具有关键作用。
科举制创立的原因
1、社会原因。科举制度的开创,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的产物。南北朝时期的土族制度,只是按照门第高低分配权力,不能满足数量众多的出身低微的地主的要求。同时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尤其是均田制实行后,中小地主势力增长,非常渴望进入统治阶层。
2、要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把选用人才的大权集中在中央政府手里;要巩固统治,必须最大限度地网罗和笼络知识分子,为他们提供参政的机会。
3、科举制是朝廷急需打破固有选拔机制。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以分享为主的选拔方式,使得权力成为了豪门手中的工具,而牢牢把握朝中大权的豪门甚至已经威胁到了皇权,因此从南北朝时期开始,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科举制创立的历史意义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
3、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其中以唐诗为主;
4、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上存在了1300多年。
科举制度的优点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从总体上来说,史学界对于唐代的科举制度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它为唐统治者招揽了人才,为社会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动摇了门阀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与封建社会其他所有选举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有其进步性和合理性。它造成了社会流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封建政治;科举的一整套严密的考试程式和制度,更被誉为是中华民族的杰出创造。
科举制使应考之人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这对于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广泛搜罗人才,有着无可辩驳的优点。以考试取士,权在国家,考取者无私恩,黜落者无怨恨,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政治的清明。
科举制度对社会流动起过促进作用。科举制度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一定程度的竞争性,造成封建社会的人才流动”。有一些平民通过科举考试可以上升为统治者;另一些官宦子弟却因科举失利而沦为平民。科举制度推动了不同等级成员之间的流动,为历代统治者甄拔了一批又一批的臣僚百官,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