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有什么意义 常用用法举例

千千百科 26 0

而文言虚词由于是从实词演化而来,所以大部分虚词都有实词的含义,所谓“虚词不虚”。文言虚词与现代汉语虚词的差异最明显的是语气词,文言虚词包括 (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常见文言虚词20个。

文言文虚词意义

古虚词是在汉语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字,其中一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虚词。虚词不能独立成句,只有配合实词来完成语法结构。

虚词对实词有协助作用,这类词包含介、连、助、叹、副、象声六大类。虚词在联句中的作用非同小可,有的联只因一虚词之差,便谬之千里。巧妙运用虚词,可使联句增色,情趣斐然。

清代刘淇在《助字辨略》序中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古人在对虚字的认识上,并不是停留在“助字”之“助”上,即虚字并不仅仅是帮助实字表意而已,而是成为文章表达作者思想,乃至体现作者文风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

文言文常用虚词举例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语气词:

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C.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下》)

代词: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时间等的一部分,可译为“有的人”“有的”。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副词:

A.表示动作行为、情况的揣测、估计,可译为“也许”“大概”“或许”。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表示时间,可译为“偶尔”“有时”。例: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

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出现是暂时的,可译为“姑且”“暂时”等。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B.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出现,可译为“将要”“快要”等。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尚且”等。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