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理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是多少

千千百科 14 0

一、2023大理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1、大理大学在北京的临床医学(五年制)(以上专业不招色盲、色弱)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2、大理大学在北京的医学影像学(五年制)(以上专业不招色盲、色弱)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二、历年大理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专业名省份年份/批次计划人数选科科目类型
医学影像学(五年制)北京2022/本科批2物理、生物(2科必选)综合
临床医学(五年制)北京2022/本科批2化学、生物(2科必选)综合
临床医学(五年制)(5000元)(不招色盲、色弱)北京2021/本科批2化学、生物(2科必选)综合
医学影像学(五年制)(5000元)(不招色盲、色弱)北京2021/本科批2物理、生物(2科必选)综合
医学影像学(五年制)北京2020/本科批2物理、生物(2科必选)综合
临床医学(五年制)北京2020/本科批2化学、生物(2科必选)综合
临床医学北京2019/本科批2-理科
医学影像学北京2019/本科批2-理科
医学影像学(五年制)北京2018/本科二批2-理科
临床医学(五年制)北京2018/本科二批2-理科
医学影像技术北京2018/本科二批2-理科
临床医学北京2018/本科二批2-理科

三、大理大学学校简介

大理大学是省州共建的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大理医学院、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两校合并组建成大理学院,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大理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经过45年的办学积淀,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生物医药、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学科为优势,留学生教育为特色的综合大学,是云南省地处非省会城市办学高校中本科办学最早且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在云南地方高校中的“领头雁”作用和地位日益彰显巩固。

学校坐落于滇西中心城市——大理。校园占地面积2300多亩,有古城和下关两个校区。学校芳草凝绿、鸟语花香,被誉为“山水中的大学、大学中的山水”。

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及研究院,10所附属医院。现有72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2022年,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48个参评专业获B类专业2个,C类专业40个,C类以上专业占参评专业的87.5%以上,专业质量评价指数为2.93,在全省非省会城市本科院校中居第1位。学校汇集了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40余人次。现有“药用特种昆虫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教育部科普基地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0余个,省部级创新团队20余个。

5年,学校获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0余项,其中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宗教学立项数与中国社科院并列全国第1名。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居全省高校第7位,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居全省高校第4位。在软科2021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省第7位。在《自然·通讯》等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30余项。

2006年至今,学校连续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结论;2009年被评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5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8年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获教育部专家组充分肯定和好评。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省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服务定位,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办学成效不断显现,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为扩大大理的影响力,提升大理的知名度,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根植滇西办学,为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办学44年来,学校秉持“改变滇西缺医少药、教育落后状况”的初心,紧密结合云南省及滇西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学科专业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起作用”的高素质人才15万余名,其中,80%毕业生留在滇西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为促进边疆繁荣稳定、民族团结和谐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是主动服务地方,积极开展产学研用科技创新,为滇西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学校坚持“一山一水一族一史”的科研理念,致力于生物医药研发、民族文化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滇西特色药用植物开发、地方病防治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校构建了“生物医药、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三大学科群,有力支撑了滇西地区产业发展。

三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拓展开放办学空间,提升了面向南亚东南亚教育文化辐射能力。多年来,学校秉承“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2002年起开始招收东南亚留学生,2005年起开始招收印度等南亚国家临床医学留学生。2006年被列为云南省首批“走出去”战略试点高校,2008年被确定为“云南省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学校与19个国家的50多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有来自22个国家的全日制留学生1100余名,其中留学研究生50余名。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学校全日制学历留学生人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将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云南省发展定位,聚焦“一流大学、最美校园”建设目标,以“一引领三融入五突破”为中心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优势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改革发展,实施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铸校战略,坚定信念、守正创新,凝心聚力、勇毅前行,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在南亚东南亚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大学而团结奋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