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华侨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1、华侨大学在北京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460元,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2、华侨大学在北京的经济学类(5460元,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3、华侨大学在北京的工商管理类(中美121双学位班,可接轨ACCA国际注会)(含财务管理;全英文教学,只招有该专业志愿考生)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二、历年华侨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专业名 | 省份 | 年份/批次 | 计划人数 | 选科 | 科目类型 |
---|---|---|---|---|---|
工商管理类 | 北京 | 2022/本科批 | 2 | 不限 | 综合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北京 | 2022/本科批 | 2 | 化学必选 | 综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北京 | 2022/本科批 | 2 | 物理必选 | 综合 |
汉语国际教育(5460元,大一入住龙舟池校区)(专业办学地点厦门校区) | 北京 | 2021/本科批 | 2 | 政/地/史(3选1) | 综合 |
计算机类(5460元,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专业办学地点厦门校区) | 北京 | 2021/本科批 | 2 | 物理必选 | 综合 |
工商管理类(中美121双学位班、可接轨ACCA国际注会)(28000元,含会计学(全英文教学)。只录取有该专业志愿的考生)(专业办学地点泉州校区) | 北京 | 2021/本科批 | 2 | 不限 | 综合 |
计算机类 | 北京 | 2020/本科批 | 2 | 物理必选 | 综合 |
工商管理类(中美121双学位班、可接轨ACCA国际注会) | 北京 | 2020/本科批 | 2 | 不限 | 综合 |
经济学类 | 北京 | 2020/本科批 | 2 | 不限 | 综合 |
汉语国际教育 | 北京 | 2020/本科批 | 2 | 政/史/地(3选1) | 综合 |
经济学类 | 北京 | 2019/本科批 | 2 | - | 文科 |
汉语国际教育 | 北京 | 2019/本科批 | 2 | - | 文科 |
计算机类 | 北京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经济学类 | 北京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方向)、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 | 北京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经济学类(含投资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 | 北京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计算机类 | 北京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经济学类 | 北京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理科 |
经济学类(投资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 | 北京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经济学类 | 北京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汉语国际教育 | 北京 | 2018/本科二批 | 2 | - | 文科 |
三、华侨大学学校简介
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直属,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196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学校创办于福建泉州,廖承志为首任校长。1970年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被党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大学”。1996年由国务院侨办、福建省人民政府进行共建。1997年原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并入,成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2006年厦门校区启用。2003年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2018年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于1980年成立董事会,庄希泉、胡平、黄长溪、贾庆林、陈明义、宋德福、王刚先后担任董事长。现任董事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名誉董事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特别行政区原行政长官何厚铧。
现有教职工2900多人。在17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57%、博士学位者占69%,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4%。有双聘院士、国家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百余名,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多支高水平团队。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名,其中6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及海外各地,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7618人、研究生7392人,有来自港澳台地区和90多个国家的学生7622人,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设有28个学院、92个学系(部、中心)。有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2个专业通过国际及国内专业认证。有1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100余个。
学校加强学科建设,形成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工管相济、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覆盖11个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3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41个,福建省一流学科3个,福建省高峰高原学科17个。工程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2个学科居ESI前1%。
学校重视学术研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每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在福建省高校中名列前茅。科研成果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有关学术论文分别在《自然》(Nature)、《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推动产教融合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贡献。扎根八闽大地,助力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持《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委托立法项目,参与厦门、泉州有关申遗工作以及非遗城市的文化传承传播,与地方政府携手推动泉州“一带一路”侨泽园建设,打造“华大讲堂”“集美讲堂”高端学习平台。与重庆市和福建省的8个设区市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帮扶贵州黔西南试验区、甘肃积石山县脱贫攻坚。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已与五大洲44个国家和地区的28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设立了136个办事或招生机构。
学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努力服务国家侨务与公共外交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连续十一年出版《华侨华人蓝皮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连续三年入选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最具影响力高校智库,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泰国研究所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马来西亚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华侨华人研究院、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入选福建省重点智库。促进民心相通,连续16年举办“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一大批致力于促进中外友好的优秀人才。大力推广华文教育,为全球55个国家570多所华校培养师资、编写教材、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助力国家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
学校注重文化育人,建设“一元主导、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连续两年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形成“承志·传统文化大观园”和“精彩亚洲·对话文明”等文化品牌。学生男篮九度问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冠军,代表中国首次夺得世界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联赛总决赛男篮总冠军。
学校在泉州、厦门两地分别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216.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7.46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图书资料502万册。
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侨校+名校”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截至2023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