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南昌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1、南昌大学在北京的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中英双学位合作办学)(五年制)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
2、南昌大学在北京的经济学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3、南昌大学在北京的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4、南昌大学在北京的麻醉学(五年制)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
二、历年南昌大学在北京高考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专业名 | 省份 | 年份/批次 | 计划人数 | 选科 | 科目类型 |
---|---|---|---|---|---|
麻醉学(五年制) | 北京 | 2022/本科批 | 2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综合 |
临床医学(五年制) | 北京 | 2022/本科批 | 2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综合 |
经济学 | 北京 | 2022/本科批 | 2 | 不限 | 综合 |
临床医学类(中外合作办学)(中英双学位合作办学)(五年制) | 北京 | 2022/本科批 | 4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综合 |
新闻传播学类(4950元含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办学地点前湖校区) | 北京 | 2021/本科批 | 1 | 政、地、史(3科必选) | 综合 |
经济学(4950元)(办学地点前湖校区) | 北京 | 2021/本科批 | 1 | 不限 | 综合 |
临床医学类(中外合作办学)(中英双学位合作办学)(五年制)(60000元,含临床医学)(办学地点前湖校区) | 北京 | 2021/本科批 | 2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综合 |
麻醉学(五年制)(5550元)(办学地点前湖校区) | 北京 | 2021/本科批 | 2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综合 |
临床医学(五年制)(5550元)(办学地点前湖校区) | 北京 | 2021/本科批 | 2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综合 |
材料类(5250元,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办学地点前湖校区) | 北京 | 2021/本科批 | 2 | 物理必选 | 综合 |
经济学 | 北京 | 2020/本科批 | 1 | 不限 | 综合 |
新闻学 | 北京 | 2020/本科批 | 1 | 政/史/地(3选1) | 综合 |
临床医学类(中外合作办学)(中英双学位合作办学)(五年制) | 北京 | 2020/本科批 | 2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综合 |
麻醉学(五年制) | 北京 | 2020/本科批 | 2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综合 |
临床医学(五年制) | 北京 | 2020/本科批 | 2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综合 |
材料类 | 北京 | 2020/本科批 | 2 | 物理必选 | 综合 |
经济学 | 北京 | 2019/本科批 | 1 | - | 文科 |
新闻学 | 北京 | 2019/本科批 | 1 | - | 文科 |
临床医学类(中外合作办学) | 北京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材料类 | 北京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麻醉学 | 北京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临床医学 | 北京 | 2019/本科批 | 2 | - | 理科 |
临床医学类(中外合作办学)(中英双学位合作办学)(临床医学) | 北京 | 2018/本科一批 | 2 | - | 理科 |
临床医学类(五年制) | 北京 | 2018/本科一批 | 2 | - | 理科 |
材料类 | 北京 | 2018/本科一批 | 2 | - | 理科 |
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北京 | 2018/本科一批 | 2 | - | 理科 |
麻醉学 | 北京 | 2018/本科一批 | 2 | - | 理科 |
临床医学 | 北京 | 2018/本科一批 | 2 | - | 理科 |
经济学 | 北京 | 2018/本科一批 | 1 | - | 文科 |
新闻学 | 北京 | 2018/本科一批 | 1 | - | 文科 |
三、南昌大学学校简介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3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321亩,校舍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
学校前身江西医学院、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分别溯源于1921年创建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和1958年创建的江西工学院。1993年江西决定将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7年南昌大学被教育部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大学,2005年南昌大学与原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2008年10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时深情寄语“南昌大学前景无限”。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学校视察,就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发表重要讲话,并勉励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2月,《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现设有人文学部、社科学部、理工一部、理工二部和医学部,拥有12个学科门类的132个本科专业,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设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共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以食品科学为主)进入全球排名前0.577‰;食品学科在“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居第7位。
学校本部现有在编教职工4326人(其中专任教师2712人,高级职称1597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3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近年来,学校涌现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工人先锋号”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团队等先进集体;3人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人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1人获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章”,涌现出了江风益、谢明勇、张伟、祝新根、邹德凤等为代表的一批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江西省模范教师”王雨、“博导妈妈”石秋杰用生命诠释了南昌大学教师“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四爱”精神。
学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35895人,其中国(境)外学生1321人,各类研究生17557人,其中国(境)外学生113人。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三制、三化、三融合”为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代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入选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1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3项。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获评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0多万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和本科教学的优先地位。对接教育部“双万”计划,获批5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课程”,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37位。连续两届共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含一项联合申报)。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项。学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江西主节点单位,是江西唯一参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建设的高校。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25枚金奖。1名研究生获得2022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冠军。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2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1个教育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1个全国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1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1个中央网信办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1个国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9个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5511”重大科技创新培育平台,78个省部级科技平台(不含附属医院),24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江风益院士团队“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自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首次由地方高校获得的一等奖,之后又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不断突破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助力江西打造“南昌光谷”。2019年,经中国照明学会鉴定,高光效黄光、绿光LED材料与芯片制造技术等5项成果中,有4项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谢明勇院士团队“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成果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立足江西省特色农产品资源,在益生菌发酵果蔬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并形成示范效应,建立了我国首个果蔬发酵专用菌种库。学校高水平科研论文取得突破,先后发表在Science等高质量期刊上。202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12项,其中优秀青年基金4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学校被列入首批国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集体”。“稻渔工程”团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学校加入了“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是“南亚—东南亚高校联盟”创始高校之一,“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 “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成员单位,是中国教育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全国汉语水平HSK网考先进考点,是江西省唯一一所获批简化因公出国手续的高校。学校重视国际化办学,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17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建立了中德研究院、中国-加拿大食品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南昌)、食品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国际材料创新研究院,与俄罗斯高校共建了江西省首个俄语中心。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效益及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学校分别在法国、西班牙与印度尼西亚设立了4个孔子学院和2个孔子课堂,在俄罗斯设立了汉语研究中心。拓宽学生国际交流渠道,近几年共有5000余名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
进入新时代,南昌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落实“人才强校、特色创新、产教融合”三大战略,遵循“育人为本、创新引领、合建驱动、改革攻坚、实干兴校、拼争一流”的发展思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朝着创建具有“江西底色、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