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名句是高考语文必考内容。名篇是高、初中教材中的,学生学过,篇目明确,容易抓。而名句则不然,是课外的,主要是古诗文中的,兼顾近现代名家的,属于国学经典,十分广泛,很不容易把握。
应该说,考查课外名句理所当然,其意义不可低估。首先,能拓展语文的视野,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语文空间驰骋,放眼博大精深的国学领地,生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激发学习经典的热情和浓厚的爱国情怀。其次,获取教养。名句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充满浩然正气、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人处世的道理,等等,内容丰富,对于心灵的健康成长、人格的培养和人生道路的指引,都有益处。第三,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国学经典,语言纯粹精炼,韵味久长,长此不懈,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形成自己凝炼厚重的写作语言风格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对于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古诗词鉴赏能力能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这些能力只靠课内的几篇诗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国学底蕴积累深厚,才能产生质的飞跃。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绚丽芬芳的花草,更长不出茂盛丰产的庄稼。
然而,毕竟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其中的名句,古代、近代、现代叠加起来用浩瀚无垠形容毫不过分。何止百条千条?上万、几万乃至几十万条都能挖掘出来。而高考命题则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老师给学生100条,考试考的是第101条;给学生1000条,考的是第1001条!学生读得口干舌燥,头昏脑胀,到头来还是没考到,痛苦不痛苦?
虽说读名句不只是为了考试,为学不要那么功利,素质提高了,比什么都强,没考到,不等于没有用,但是,高三学生谁不是冲着高考来的?实实在在的分数丢了,花那么巨大的工夫背出来的句子,最后没有拿到分,谁能甘心?这个时候,要学生、老师没有功利之心,不是太不尊重人性了?学生对国学的热情只会因为这样的摧残而丧失殆尽!
江苏历年《考试说明》都规定“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但,“不限”不等于“无限”。能不能有一种既激发学生学国学热情,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又能让学生拿到分的做法?
笔者认为:肯定有。比如,高中按年级编写国学经典精选读本,每年级一册,注解尽可能详尽,让学生自学,这叫细水长流,做足积累功夫。再比如,推出课外国学经典必读篇目,让学生广泛涉猎,而高考又不“考海无边”。
另外,从命题角度看,也应当尽量考查真正有“名”的句子,不要出像2021年考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类的句子,看似简单,其实冷僻。据后来透露出的阅卷信息,这道题全省几十万名考生近乎无人答得出,这岂不是捉弄学生吗?高考是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的重大事件,岂能凭命题人的喜好和性情行事?
名句考查虽然分数不多,但关系重大,必须正视,“有限”才好!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评论:高考名句考查不能考海无边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