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陶渊明大学排名多少 陶渊明几次出世的情况,分别在哪些作品中表现

千千百科 35 0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德国陶渊明大学排名多少 陶渊明几次出世的情况,分别在哪些作品中表现,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

陶渊明祭酒是什么官职

问题一:陶渊明的江洲祭酒是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江州祭酒:州府教育厅厅长或者州立大学的校长相类似的职位。

属于要职,握有重权。这职位创设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也就是王凝之的父亲。据《宋书?百官志下》记载,晋“(州)自主簿以下,置人多少各随州,旧无定制。”也就是说,晋朝地方官编制、权责等设置和运用,与地方官个人意志有很大的关联,正因为有这样,王羲之在江州刺史任上就可以设置“居僚职之上”的江州祭酒一职。

说这江州祭酒一职很牛掰,还真有史料可据。又据《宋书?百官志下》记载:“晋成帝咸康中,江州又有别驾祭酒,居僚职之上”,又“州祭酒分掌诸曹,兵、贼、仓、户、水、铠,扬州无祭酒,主簿治事。”瞧瞧,这不是说得明明白白,管了七个省级机关的厅长。兵曹主兵事,相当现在的警卫厅厅长;贼曹主贼事,相当现在的公安厅厅长;仓曹主仓谷事,又称谷曹吏,相当现在的粮食厅厅长;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相当现在的民政厅厅长,当然职权还要宽泛些;水曹掌水利兴修,相当现在的水利厅厅长;铠曹主戎仗器械铠甲之事,这个职位现在没有好像相应的参照职位。综上所述,江州祭酒帮助州刺史掌管的是兵戎、治安、田租、户口、祭祀、农桑、水利、兵器等等,绝对是举足轻重的要职。所以说,王凝之给陶渊明的职位,绝非人们所想的闲职散官。

问题二:陶渊明的官职?!?!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任江州祭酒。

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隆安五年冬天,他因丧母辞职回家。

元兴三年,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

但是入幕不久,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问题三:陶渊明当时当的官有多大?相当于现在的什麽? 任江州祭酒 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求采纳

问题四:陶渊明担任的最大的官是什么? 江州祭酒,桓玄幕府参军,刘裕府镇军参军,彭泽令 江州祭酒:州府教育厅厅长或者州立大学的校长相类似的职位。属于要职,握有重权。这职位创设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也就是王凝之的父亲。据《宋书?百官志下》记载,晋“(州)自主簿以下,置人多少各随州,旧无定制。”也就是说,晋朝地方官编制、权责等设置和运用,与地方官个人意志有很大的关联,正因为有这样,王羲之在江州刺史任抚就可以设置“居僚职之上”的江州祭酒一职。

说这江州祭酒一职很牛掰,还真有史料可据。又据《宋书?百官志下》记载:“晋成帝咸康中,江州又有别驾祭酒,居僚职之上”,又“州祭酒分掌诸曹,兵、贼、仓、户、水、铠,扬州无祭酒,主簿治事。”瞧瞧,这不是说得明明白白,管了七个省级机关的厅长。兵曹主兵事,相当现在的警卫厅厅长;贼曹主贼事,相当现在的公安厅厅长;仓曹主仓谷事,又称谷曹吏,相当现在的粮食厅厅长;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相当现在的民政厅厅长,当然职权还要宽泛些;水曹掌水利兴修,相当现在的水利厅厅长;铠曹主戎仗器械铠甲之事,这个职位现在没有好像相应的参照职位。综上所述,江州祭酒帮助州刺史掌管的是兵戎、治安、田租、户口、祭祀、农桑、水利、兵器等等,绝对是举足轻重的要职。所以说,王凝之给陶渊明的职位,绝非人们所想的闲职散官。

问题五:陶渊明一生做过的官,相当于现代的什么官 先后有五次仕宦经历,分别是江州祭酒・主簿・属吏・参军・彭泽县令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任江州祭酒。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隆安五年冬天,他因丧母辞职回家。元兴三年,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紧接着就辞职隐居。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不为五斗米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

县令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吧,参军是军队参谋,应该都不大,要不然就没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情了

问题六:陶渊明做过几次官,各当的什么 先后有五次仕宦经历,分别是江州祭酒・主簿・属吏・参军・彭泽县令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任江州祭酒。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隆安五年冬天,他因丧母辞职回家。元兴三年,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紧接着就辞职隐居。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不为五斗米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龚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

如果满意请尽快采纳!

问题七:江州祭酒是干什么的 江州祭酒:州府教育厅厅长或者州立大学的校长相类似的职位。属于要职,握有重权。这职位创设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也就是王凝之的父亲。据《宋书?百官志下》记载,晋“(州)自主簿以下,置人多少各随州,旧无定制。”也就是说,晋朝地方官编制、权责等设置和运用,与地方官个人意志有很大的关联,正因为有这样,王羲之在江州刺史任上就可以设置“居僚职之上”的江州祭酒一职。

说这江州祭酒一职很牛掰,还真有史料可据。又据《宋书?百官志下》记载:“晋成帝咸康中,江州又有别驾祭酒,居僚职之上”,又“州祭酒分掌诸曹,兵、贼、仓、户、水、铠,扬州无祭酒,主簿治事。”瞧瞧,这不是说得明明白白,管了七个省级机关的厅长。兵曹主兵事,相当现在的警卫厅厅长;贼曹主贼事叮相当现在的公安厅厅长;仓曹主仓谷事,又称谷曹吏,相当现在的粮食厅厅长;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相当现在的民政厅厅长,当然职权还要宽泛些;水曹掌水利兴修,相当现在的水利厅厅长;铠曹主戎仗器械铠甲之事,这个职位现在没有好像相应的参照职位。综上所述,江州祭酒帮助州刺史掌管的是兵戎、治安、田租、户口、祭祀、农桑、水利、兵器等等,绝对是举足轻重的要职。所以说,王凝之给陶渊明的职位,绝非人们所想的闲职散官。

问题八:陶渊明有当过官 做过几年小官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谥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元亮。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问题九:陶渊明为什么要做官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问题十:陶渊明人生三阶段是什么 ( 1 )、田园读书

陶渊明出生在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在邻近长江、鄱阳湖、庐山的柴桑乡村度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时代,自小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山水田园之中。在 29 岁以前,基本上过着田园读书生活,受到良好的教养,并参加了一定的劳动: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 《饮酒》 )

含欢谷汲,行歌负薪。 ( 《自祭文》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立山。 ( 《归园田居》 )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 《拟古》其三 )

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靡潜跃之非分。 ( 《感士不遇赋》 )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 《与子俨等疏》 )到了而立之年才“投耒去学仕” ( 《饮酒》 )还有《五柳先生传》。该文是诗人自况之作,萧统《陶渊明传》中曾说:“渊明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这种生活,使得陶渊明的早年,既对老庄学说很感兴趣,同时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既洋溢着对自然的喜爱,又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幻想。

( 2 )、时官时隐 29-----41

从陶渊明 29 岁到 41 岁 13 年中,他过着出仕――闲居――出仕――闲居的动荡摇摆的生活。因其闲居,有隐的意味,故称为时官时隐。

陶渊明在建功立业大济苍生的思想支配下,再加上生活的困难,陶渊明便出仕了;但是黑暗的现实不可能使他的理想得以实施,出仕的生活很不得志,数次出仕又退隐闲居。其间,他出仕四次:

第一次, 29 岁,出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官,在家里闲居了五、六年。这时他对统治者的幻想并没有完全破灭,他的壮志也没有完全消失。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 萧统《陶渊明传》 )

第二次, 36 岁(一说 33 ),他来至江陵,做了荆州和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陶渊明对桓玄扮演的丑剧很憎恶,又不肯同流合污,便又萌发归隐闲居的打算。 37 岁那一年,他母亲去世,陶渊明就丁忧辞官,回家了。从 37 岁到 40 岁,陶渊明在家乡过了 3 年隐居生活。这时他心情抒畅愉快,写了不少的诗,开始参加劳动,开始躬耕的生活,《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于此时,表达了作者亲自躬耕时的欢欣。但这时只是“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还没有下决心彻底归耕,因此才出现了第三次出仕。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于规林》)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第三次出仕。在陶渊明 40 岁时,刘裕讨伐桓玄克复京师,为镇军将军。陶渊明怀着幻想与疑虑的心情,担任了刘裕的镇军参军。但刚去上任,就已作了再去归隐的思想准备。不久,由镇军参军改为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又不久(约 405.3 )便辞职归家了。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第四次出仕。此后不久,同年 8 月,陶渊明 41 岁,作了彭泽令。这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作彭泽令仅八十几天,就彻底弃官归隐了。

这次作官到辞官,他的《归去来兮辞序》有较详细的说明。辞中还叙述了归田后的心情与乐趣。在解释他辞彭泽而归的原因时,萧统《统陶渊明传》还有不同的说法:

岁终,会郡遗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陶渊明传》)

关于陶渊明的归隐的原因,《归去来兮辞序》与萧统《统陶渊明传》言及了二......>>

陶渊明的理想主义

一、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东南)人。陶渊明的曾祖陶侃以军功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官至武昌太守,父亲曾任安城太守,但去世很早,外祖父是当时名士,至陶渊明时家道已经衰落。他自己的诗文也曾言及“少而贫苦”(《与子俨等疏》),“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年轻时他曾学琴书,读过儒家的六经,喜欢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这时他的思想中已形成了两种互相矛盾的倾向:一种倾向是想干一番事业,所谓“猛志逸四海,寒翮思远翥”(《杂诗》其五);另一种倾向是想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所谓“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其一),“少学琴书,偶爱闲静”。这种矛盾,一直到41岁时才算解决,退隐田园以保持高洁人格的思想占了上风。

陶渊明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为家居读书时期;30岁至42岁为时官时隐时期;41岁至63岁为隐居不仕时期。

29岁至41岁这一阶段他曾三次出仕: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出为江州祭酒,不久即辞职归家。州郡召他为主簿,不就,居家务农,积劳成疾。东晋安帝隆安四年(400),他36岁,再出为荆州刺史桓玄幕僚。桓玄是个有政治野心的军阀,陶渊明对此可能有所觉察,为避免遭祸,两年后又归隐。东晋安帝元兴二年(403)桓玄果然发动叛乱,至元兴三年才被刘裕等平定下去。这一年陶渊明40岁,他第三次出仕,先后做过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建成将军刘敬宣的参军,时间都不长。41岁那年,他当了彭泽令。在官80余日,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而白免去职,此后,他一直隐居,不再出任。宋文帝元嘉四年(427)逝世,享年63岁。

陶渊明归隐大致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官僚世袭、门阀制度的存在,许多贤良正直的士大夫长期得不到晋升,只能沉屈下僚,他们又不愿逢迎长官,于是愤而隐退。二是因处于乱世,朝代频繁更替,他恐误人歧途,招来不测之祸,所以要退隐自全,保持个人名节。三是由于受传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道家“以自隐无名”思想的影响,因而鄙薄功名利禄,不愿仕进。陶渊明是隐士中人格人品最高洁的一个。他性格中最为后世称道的有两点:一是他的刚直,二是他的率真。他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是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结合。

陶渊明在隐居之后,从古代的贫士和隐士那里寻找过精神支柱,更从酒、琴、田园与友谊中寻找过精神寄托,但对他最有意义的是亲自参加劳动。他希望人人都参加劳动,自食其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没有阶级和等级制度,这种理想,显然是小农经济的产物。

陶渊明对儒、道两家思想都有所继承。从儒家方面说,他接受过儒家积极用世的思想,曾一度希望建功立业,有所成就;但他也接受过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隐居之后,独善其身的思想是他始终坚持理想,坚持独立人格的重要精神支柱。相对而言,他受道家的影响,特别是受庄子的影响更多一些。他的追求真朴的人生理想和审美理想,他的鄙弃官场,傲视世俗的为人作风,他的高逸飘洒、简静闲淡的人品格调,他的无君思想,甚至他思想中始终充溢着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都与庄子有关。庄子这些方面的思想,魏晋的士大夫特别是玄学家都有所继承,经过他们的吸收消化,然后作为一种时代风尚影响到陶渊明。

陶渊明的思想是十分复杂、充满矛盾的。他思想中消极的东西也不少。比如乐天安命的思想,及时行乐的思想,虚无主义思想等,都值得慎重分析对待。

二、陶渊明祷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0多首,他的主要作品多是归隐之后所作,多为田园诗和咏怀、咏史诗。

陶渊明田园诗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描绘,对自己劳动生产的体验和闲居交游、读书饮酒等三个方面。

陶渊明以描写田园风光为主的作品有一个基本的特点,就是他把田园自然风光看成是一种人生的安身立命之所,看成一种与黑暗现实、混浊官场完全对立的另一理想境界,因而他竭力把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人格理想对象化,使田园与自我精神融会为一。如《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国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简直达到了化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田园也并不是那么充满诗情画意的,这一点诗人并不是没有看到。如《归田园居》其四去:“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这可能才是诗人看到的田园真相。如果以这一幅画来权衡田园生活,则田园未必就真能成为人性解放的理想世界。陶渊明的可贵就在这里,他不是以悲观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社会和人生,而是以理想主义、乐观主义来对待它。因而在诗人眼中,那突来的十余亩田地,八九间草屋,房前屋后的榆柳桃李,远处的袅袅炊烟,近处的鸡鸣狗吠之声,是那样的充满无限生机,又是那样的恬静和谐。它使人心灵得到解脱,并由此获得一种不可名状的愉悦。人的本性,就在这种至真至美的审美境界中得到恢复。又如《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心远地自偏”正是诗人能从苦难的现实中找到诗意的原因。陶渊明正是凭着一种心灵的超越才升华出诗的。“采菊”两句历来为世人所欣赏。陶渊明称自己所发现的诗意为“真意”。所谓“真”,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来说,“真”就是人与万物的自生自成,自在自为性,这种属性不是由外物所施加的,也并非外物可以改变,从美学角度来说,“真”是一种真朴无伪的美。陶渊明是带着一种哲学与美学的眼光来看待田园风光、田园生活妁。在田园中他领悟到一种最佳的审美境界,却无法以语词或概念表达出来。

陶渊明表现自己投身劳动生产的那一部分田园诗也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他特别强调劳动对人生、对自己坚持隐居的重大意义。作为一个不再追慕荣利、依赖官府供给的士大夫,他最可贵之处莫过于自食其力。为了坚持他退隐独善的理想,他对孔子“忧道不忧贫”的态度是有所改变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说:“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忘常勤”。他决心老老实实去种地了。《归园田居》其三写他去为豆苗除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他去收割:“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

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是把劳动与坚持隐居的理想联系在一起的。封建时代有很多土大夫也因为种种原因隐居,但他们大多不愿意或不屑于亲自去参加劳动。如谢灵运就曾慨叹:“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登池上楼》)陶渊明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不仅亲自参加了劳动,而且还在于他能承受劳动生活的痛苦。陶渊明的这一部分田园诗正如{诗经》、汉乐府一样,“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具有歌食、歌事两方面的内容。

陶渊明还有相当一部分田园诗是写闲居交游、饮酒赋诗等生活的。例如《和郭主簿》描写他闲时的生活状况是:“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春秋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这里写到了自己的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书和琴是他主要的文化生活。酒也是他诗中常写的。萧统《陶渊明集序》称:“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家庭生活方面,他写到了小孩在他身边嬉戏,呀呀学语。这些文化生活和家庭生活都是他的精神寄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心感情的丰富,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可以体味到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作,明显地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围绕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如《杂诗》其二: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这里所表现的孤独、悲愤心境,显然与阮籍《咏怀》诗相接近:封建时代,士大夫都以出仕为建功立业的唯一途径。隐居,除了一些人把它当作做官的捷径外,多数人显然是出于不得已。隐居以后,他们常常会引起一种人生价值的失落感,并同时会激起一种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陶渊明正是这样。《杂诗》中几乎篇篇都在慨叹人生易老,壮志难酬。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我们会觉得他内心平静、达观;一读他的咏怀诗,才知道达观与平静只是一种表面的或暂时的现象,悲怆才是他的真实内心。

陶渊明的咏史诗中颇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咏荆轲》写荆轲刺秦王之事,极其慷慨悲壮。朱熹曾评:“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朱子语类》卷一三六)其实,陶渊明的性格本来就有刚烈的一面,他并不是一个缺少斗争精神的人。《读山海经》歌颂“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种诗在晋、宋文人中是很难看到的。

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思想的核心就是祟尚自然。《归去来兮辞》说“质性自然”,《形影神序》说“神辨自然以释之”。“自然”,是指导陶渊明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准则。所以“简约玄浚乙不滞于物”这八个字就可以概括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所谓“简约”,是指其语言精粹的程度;所谓“玄淡”,是指其诗歌的那种玄静冲淡的气象:所谓“不滞于物”,是指不停留于物象的描写,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写出别人难以悟出之理,表达高于世人之情。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与他的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五柳先生传》说:“尝者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饮酒》诗前小序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这两段话表现了他的创作态度。他写诗只是自娱而非娱人。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也是其作品的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正如宋施德操所说:“渊明随其所见,指点成诗,见花即道花,遇竹即说竹,更无一毫作为。”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

陶诗的美是朴素的美,我们在陶诗中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日暮天无云”,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白描似的,具有赏心悦目的韵味。然而除了朴素美,陶诗还有豪华瑰奇之美。正如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陶诗完美地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达到了自然化的境地。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这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有了盎然的生趣。这主要在于诗人有高度驾御语言的技巧,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中“贮”字用得生动而有趣,好像凉爽都贮存在林下,随时可以汲取一样。“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第敬远》),仅仅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以及出乎意外见到大雪时的惊喜之情。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陶诗的语言清新自然,不落痕迹。尤其一些哲理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这些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钦佩的地方。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一直被后世文人所崇尚。

陶渊明几次出世的情况,分别在哪些作品中表现

陶渊明

一生有过五次出仕五次归隐的经历。全过程是13年。所以,有首诗里说他仕途30年,那是写反了,是13年。他29岁第一次出仕,应该说,在

封建社会

这是相当晚了, 30年岁才刚刚出去做官,你像我上次讲到

苏东坡

20岁就做官了。宋书有一段记载:说他“起为州祭酒”,这个“州”,就是

江州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就是说他任这个职务时间不长,自己辞职不干了。

我这里要说一下,陶渊明5次出仕,有4次是主动辞职的,有人说5次都是,我告诉你只有4次,有1次不是。(等一下我会讲到)。

这是第一次,这里,我要谈一下"祭酒"。我不谈的话,有时候你们一点击,在网上一查,马上就会出现"祭酒"的解释:“封建社会主管教育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我在这里告诉各位,陶渊明这个"祭酒"恰恰不管教育,管什么?什么都管,权利可大着呢?他管一个州里面的兵戎、治安、田租、户口、祭祀、农桑、水利、兵器等等。权力很大,为什么?很有意思,这就要听故事了。

这里有历史记载:当时江州刺史是谁呢?叫

王凝之

,凝聚的凝,王凝之是何许人也?大书法家

王羲之

的儿子,这个王凝之是一个狂热的“五斗米道徒”,这个“五斗米道”到底跟这有什么关系呢?因为,

道教

里有一个派别叫“五斗米道”,加入的人要缴纳“五斗米”。为什么王凝之在他管辖的范围内,要把“祭酒”搞得如此权重呢?因为在“五斗米”道里,“祭酒”的地位是最高的。 “五斗米道”里面,分为四个等级:最低的叫“鬼卒”;第二等叫“鬼吏”;第三等叫“监令”;第四等叫“祭酒”。 “祭酒”是最高级别。他老先生把国家的官位搞到教里面去了。所以陶渊明做“祭酒”的权利大得很。

但是,陶渊明这一辈子最讨厌装神弄鬼,陶渊明不喜欢这种东西,包括唯心的信仰他都反对,所以他看了一阵以后,发现这种人不值得跟他,拜拜了,走了。主动辞职。

陶渊明还好走得早,这个王凝之傻到什么程度呢?大家看:当时爆发农民起义,那个领袖叫孙恩,以孙恩为领袖的农民起义打到城下来了,本来按道理要调集军队来守城。可王凝之烧一道符,口中念念有词,头发一披装神弄鬼,然后告诉他手下人,没事了,他这样跟大家说:“吾已请大道(我已经请了大道),许鬼兵相助(也就是大道已经答应了,马上派鬼兵来帮忙)贼自破矣(大家放心,反贼将自行被击破,没有事了)”。哪晓得就是这一次,城池被孙恩攻破,王凝之被杀。王凝之就死在这一次,所以我说陶渊明幸好早离开,否则,难逃一劫。

陶渊明命是很好的,你等一下就会看到,他曾经投奔

桓玄

,桓玄一称帝,很快就被别人干掉了,而陶渊明也提前走掉了。这是后话。

陶渊明回来以后,州郡又征召他出任主管文书簿籍的州主簿,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政府秘书长,他拒不应召。回来以后,在家里闲居了6年,在这个过程中他就拼命地生儿子,他的第二个儿子陶俟、第三个儿子陶份、第四个儿子陶佚相继出生。394年,原配夫人不幸去世。一年后,续娶

翟氏

。399年生第五个儿子陶佟。从今天的要求来看,那可是破坏计划生育啦。

399年他又出来求官,第一次做官29岁,第二次做官36岁,投奔了谁呢?投奔了桓玄(399年桓玄任江州刺史兼荆州刺史)。这个桓玄是

桓温

之子,也就是后来废掉晋帝,自立为帝的楚帝。但是我告诉大家,他这个人命运好像跟

袁世凯

差不多,前后搞了半年,被

刘裕

给干掉了。

应该说,陶渊明投奔桓玄的时候,桓玄的篡帝野心还没有暴露出来。第二次出仕,桓玄对他还不错,这一次是陶渊明五次出仕中在官场里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前后三年。他其他的四次我告诉各位都只有几个月,彭泽只两个多月,最短。

这次离开桓玄的原因也还比较实在,确实是因为他的生母孟氏去世,孝子必须返家居丧。他只好回家去守孝,我上次讲了苏东坡的事情也是这样,苏东坡的父亲死了,他马上官就不做了,扶着父亲的灵柩,回老家守孝三年,陶渊明也是一样。陶渊明的母亲是401年去世的,桓玄称帝是403年。所以有人说陶渊明历史上有污点这样那样的,就是这件事。我看,用这件事来说陶渊明那是说不上的,因为这中间隔了两年,两年后要发生的事谁都说不清楚。陶渊明他哪晓得桓玄后面要干这个篡帝的事呢。这就是他的第二次出仕。

第三次,陶渊明40岁,5月的时候,他投奔了刘裕,做了刘裕手下的参军。这个刘裕就是

刘宋

王朝的开基者,后来是他把“晋”灭掉了。他一看,桓玄称帝,对不起,伐之。桓玄12月称帝,2月份,他就起兵讨伐桓玄。陶渊明看来也是反对桓玄篡位。所以,陶渊明日夜兼程,去投奔刘裕、讨伐桓玄。这是陶渊明的第三次出仕。刘裕2月起兵,3月就打进了健康,5月桓玄就被杀掉了。12月称帝、5月被杀掉了不就是半年吗?半年就结束了。

刘裕开始也表现得不错,有点象陶渊明的曾祖父

陶侃

。可是,等到把桓玄杀掉了以后,他就开始大肆残杀异己, “顺我者昌,逆我亡”。

陶渊明一看不行,这样的官场呆下去是很危险的。我今天有的东西没时间详细地讲,但我可以告诉大家,陶渊明最终下决心,绝不再在官场呆下去,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陶渊明看到官场上太残酷了,太可怕了。要实事求是,不要老唱颂歌,哎呀!什么陶渊明反对贪腐啊、清高的不得了啊……其实,陶渊明也看到了当时一些有名的知识分子都在官场中被杀掉了,以他的性格,在刘裕那里被残杀的结局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当他看到这些以后,内心还是有些惧怕的。正因为如此,陶渊明匆匆地结束了他的第三次仕宦生涯。

离开刘裕以后,405年他投奔了刘敬宜。在陶渊明看来,刘敬宜是个比较温和的人。他在刘敬宜那里任参军。这是他的第四次做官。这次时间很短,大约4个月。我告诉大家,这一次陶渊明不是主动辞职。为什么?因为皇帝下了一道圣旨,把刘敬宜的职务免掉了,刘敬宜他自己都没有职务了,你跟着他哪里还会有职务?所以,陶渊明也就自然而然地自动解职回家了。大家看,农村有个家还是好啊!在外面实在混不下去,可以回去,回去以后还可以种种地。

陶渊明回去以后实在是干不了什么农活的。他觉得这样不行,还得找一个官做。等一下我讲《

归去来兮辞

》序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到,经过他叔叔的推荐,谋到了一个差事,就是到彭泽县任县令,彭泽离我们九江不远。到任80多天,发生了两件事。一是他的妹妹去世了,二是年底督邮到县里来检查工作,关于督邮,有人问我:蔡教授,这个督邮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大致相当于监察部的官员,或者叫纪委的领导。最近你们看了没有,网上热传一篇文章,说陶源明为什么督邮一来就跑,因为,陶渊明有严重的经济问题。结果好多人骂得要死,骂那个作者胡说八道,把我们心中那么美好的形象搞坏了。陶渊明是不是经济问题,我想这个问题是无稽之谈。但是这个作者我看了他的这篇文章,这个作者读书还是读得很深,他引经据典查史料还是查的很认真的,他提出的问题也是蛮有意思的,他说:“陶渊明也不是第一次当官,你都当了13年了,你这13年中难道没有上级官员到你的任所来吗?你难道不要去认真的迎接吗?怎么唯独这一次跑呢?你不是心中有鬼你跑什么?这个话在这里听听而已,不要把你心目中

老夫子

的形象搞坏了。

以上就是德国陶渊明大学排名多少 陶渊明几次出世的情况,分别在哪些作品中表现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