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复习知识点2023

千千百科 34 0

语文高考复习知识点2023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那么在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语文高考复习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小伙伴们!

语文高考复习知识点

语文高考复习知识点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辨清楚这些“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词性和含义(作用)。

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往)

4、引壶觞以自酌(介词,表承接)

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

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

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几点规律:

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

2、“以”作连词时,表关联作用,也就是说,它有连接前后项的作用,而前后项或者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很少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便是,也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的。更为重要的是,“以”作连词时,作用相当于“而”。也就是说,用作连词的“以”可以用“而”替换。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词还是连词,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看“以”后边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而且是不是作状语的(在文言中“以”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换。如果能,它就是连词;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词。上例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问征夫以前路”“农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又都是作状语的(其中后两句是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换,因而判定它们都是介词。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连接的都是形容词或动词,又都能用“而”替换,所以是连词无疑。

语文高考必备知识点

一、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2、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持之以恒。锲,用刀雕刻;舍,停止。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同“又”。

3、虽有槁暴:同“曝”,晒干。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5、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

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四、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五、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七、文言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语文高考知识点

1.词语

悼(dào)词肤(fū)浅衷(zhōng)心

嫉(jí)恨诽谤(fěibàng)

诅咒(zǔzhòu)给(jǐ)予答复

诬(wū)蔑

2、成语

豁然开朗:明白,通达。

坚忍不拔:坚持而不动摇。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繁芜丛杂:繁多杂乱。

不可估量:不可估计。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3、文学常识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又叫长短句,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

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课本中选入了他的作品《雨巷》。

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二单元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3、《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说明了《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第三单元

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不朽杰作。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华盖集续编》。(注意所学鲁迅文章的出处)

2、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散文《旅途随笔》《随想录》等。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

3、梁实秋(1903-1987),现代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品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第四单元

1、新闻体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评论等。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2、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入浙江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与创办并编辑《浙江新潮》,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_X。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名著。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等职。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

常识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孟轲,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本善”。《孟子》向以长于譬喻和雄辩著称。

3.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律师,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4.曹禺,原名万家宝,剧作家,著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5.现代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按照剧情繁简和结构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6.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7.《辛德勒名单》是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影片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辛德勒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000多名_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历史故事。

8.现代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按照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按照剧情繁简和结构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9.唐诗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两种新诗体,从而扩大诗的表现范围。

10.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后人称之为“诗仙”,诗歌风格“清新飘逸”。他的诗歌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高峰。

11.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亦称杜工部。他的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2.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列的高峰。李白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称道,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将进酒》《越中览古》,杜甫的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如“三吏”、“三别”,《兵车行》《登高》《客至》《咏怀古迹》《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

13.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行、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本文选自《白氏长庆集》

14.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以《无题》组诗最为

15.词出现于唐、五代时期,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到宋代扩为流行,被称为诗余,后改称词。又称长短句。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诗人,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还有秦观(北宋),豪放派代表诗人苏轼,辛弃疾。

16.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世称柳七,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婉约派创新者,有《乐章集》。

17.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

18.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的词人。后人将与其父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19.晏殊,字同叔,北宋词人。有《珠玉词》

20.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著有《王子安集》。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其骈文代表作。

2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六一诗话》开创“诗话”这一新的体裁,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文学体裁知识】

1.序:有两种,一是书序,如《<指南录>后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二是古代文人分别各以诗文相赠,是为赠序,如《滕王阁序》。

2.疏:古代大臣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发表观点的文体,相当于“表”,如《谏太宗十思疏》。

3.碑记:刻在死者墓碑上介绍、颂扬死者的文字,相当于“墓志铭”,表达方式上叙、议、抒三位一体,而偏重议论,如《五人墓碑记》

4.楚辞体:又称“骚体”,为战国屈原首创,多用“兮”字,句式可长可短,抒情自由,多用“香草美人”比喻明君、贤臣。

5.赋:古代一种介于韵文(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如《赤壁赋》(宋?苏轼)、《阿房宫赋》(唐?杜牧)、《秋声赋》(宋?欧阳修)

6.骈文,起于汉魏,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以四字与六字相间定句,故又称“四六文”。

7.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分法始于唐代。近体诗格律严格,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各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标题带有“歌、行、引、吟”等字眼的大多为古体诗,如《琵琶行》《游子吟》。

8.词,产生于隋唐,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盛行于两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等,豪放派代表: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词按结构又可分成:小令(只有一阕,没有上下阕,58字以内),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

9.戏剧,是一种综合多种艺术的舞台艺术,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按照结构繁简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照矛盾冲突的结局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蜀道难

古代诗,作者是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后人称之为“诗仙”“谪仙”,诗风:清新飘逸,大胆夸张,想像奇特。另有代表诗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将进酒》等。

登高

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亦称杜工部,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另有代表诗作《兵车行》《客至》《咏怀古迹》《旅夜书怀》《登岳阳楼》以及“三吏”和“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琵琶行

七言歌行体长篇叙事诗,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在韩柳倡导唐代古文运动的同时,他和元稹一起在诗坛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另有代表作《长恨歌》。行、歌、引是古体诗的标志,本文选自《白氏长庆集》。

锦瑟

七言律诗,作者是有“七律圣手”之称的晚唐诗人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与“杜牧”合称“小李杜”,著有《李义山诗集》。

虞美人

五代婉约词,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与其父李璟并称“南唐二主”。

蝶恋花

北宋婉约词,作者是晏殊,著有《珠玉词》。

秋声赋

赋,作者是北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诗话》。

雨霖铃

北宋婉约词,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原名三变,世称柳七、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著有《乐章集》。

声声慢

南宋婉约词,作者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